2022年06月16日一週大事

#一週大事 20220610~20220617

這周新聞貼比較多,因為滿多重要的事,像是六月份剛出爐的升息,這次一口氣三碼,非常刺激,接著七月升三碼的機率也不低,甚至有加4碼的聲音出現。通膨的問題,美國一直都是鐵了心要打下去的,今年以來都只是先用升息、縮表的方式進行。現在拜登跳出來說一切都是石油跟航運價格高漲的關係,所以大動作的做了很多事情,詳情可以看我們這周的分析。 但這些動作是不是真的有效果,就要慢慢觀察了。

把角度換到俄國,戰爭後一連串的動作,可能經濟或許有受到影響,但初期的盧布貶值還有能源出口問題,幾乎都解決了。反而是歐洲這邊聲稱會在2022年底前斷掉90% 的俄國石油進口,消息跟分析一樣看我們這周的分析吧,

最後講一下台灣國內,尖牙股我們這次就算是寫完了,原物料的產業也不是每一個都是狂漲,這大家要注意,像是水泥,中國那邊因為封城、限電、能耗雙控的影響範圍較廣,當地基建工程、房地產開工率下滑,水泥需求大降,所以價格狂跌,台泥、亞泥都不好過。另外美金高漲之下,台灣前幾個月不是狂貶值嗎,我那個時候就想說,疫情期間,台幣升值太多了,其實不利於出口,但當時情勢太好,沒辦法操作的太明顯,最近台灣匯率又被美國列觀察名單,因為近期匯率幾乎是疫情後的最低點,雖然還沒衝破30元大關,但也不遠了。

1. Fed一口氣升息3碼!1994年來最大幅度 鮑爾:下月可能再升3: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於台灣時間16日凌晨2時宣布調高利率3碼,基準利率升至1.5%~1.75%,調升幅度為1994年來最大,利率水準也高於20203月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水準。市場數周來的揣測懷疑到此結束,美股維持漲勢。主席鮑爾在會後記者會上說,下次開會,也就是7月時可能會再升3碼,充分展現與通膨對抗到底的決心。CNBC報導, Fed主席鮑爾在會後記者會上表示,從今日的角度來看,「調升2碼或3碼似乎是我們下次會議最可能的作法;我們預期目前的升息速度將非常恰當」。決策官員對於利率的調升速度預測比之前更快,根據與會後聲明同步公布的「點狀圖」,官員如今預估到今年底聯邦資金利率為3.4%,遠高於3月時所預測的1.9%2023年底利率將來到3.8%,比3月預測結果整整多出1個百分點;對於通膨的預測也有所調高,現在預估今年底PCE指數會上揚5.2%,高於3月預測的4.3%,但扣除食物和能源價格的核心PCE,則上修至4.3%,只比3月的預測多出0.2個百分點,而美國5月核心PCE上升4.9%,換句話說,Fed官員依然認為,接下來幾個月通膨將逐步降溫。

2. 避險基金大亨艾克曼:若Fed升息4碼 有望迅速恢復市場信心:知名美國避險基金投資人、億萬富翁艾克曼 (Bill Ackman) 週二 (14 ) 在推特上表示,若美國聯準會 (Fed) 週三 (15 ) 一口氣升息 3 碼,將有望恢復市場信心,若 Fed 週三和 7 月都升息 4 碼,而不是市場預期的 3 碼,將更有幫助。 艾克曼表示,Fed 允許通膨失控,證券和信用市場因此對 Fed 失去信心。他呼籲 Fed 採取積極行動,以助市場恢復信心。此外,若 Fed 週三和 7 月都升息 4 碼,更有助於恢復市場信心。

3. 美通膨如燙手山芋 拜登抨擊石油及海運業、重申給Fed政策空間: 美國 5 月通膨率意外創衝上逾 40 年高點,總統拜登周五 (10 ) 重申抗通膨是首要任務,並再次把創紀錄的汽油價格怪罪於俄國總統普丁侵烏導致物價上漲,同時把矛頭對準埃克森美孚 (Exxon Mobil) 等「貪婪」的油商,以及「高得離譜」的海運運價。 美國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於房租、汽油和食品價格大幅上漲,5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率意外再刷新 40 年紀錄,6 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重挫到歷史低點。 美國總統拜登發布聲明說:「今天的數據,說明我為何把打擊通膨作為首要經濟任務。雖然關鍵的『核心』通膨率降溫是件好事,但降得不夠多,也不夠快。」 拜登在洛杉磯港演說中表示,美國應該做更多事、把通膨更快壓制下來,並呼籲國會通過法案,以降低能源成本、海運運價和處方藥價格。

4. 美國會本周將審海運改革法 運價恐遭打壓 : 美國國會將在本週審議《2022年海運改革法案》(Ocean Shipping Reform Act of 2022),該法案將賦予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ederal Maritime Commission)更大的監管能力,並限制海運業者不得對其客戶徵收特殊費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表示,通貨膨脹問題海運業者是罪魁禍首,海運改革法案的通過也將讓這些公司不再能夠敲詐他們的客戶。 該法案將嚇阻航運公司的取巧行為,過去兩年由於自亞洲出發的航運費較高,海運業者會拒絕運送美國本土貨物,寧可將空貨櫃運回亞洲,以獲取更高的航運費用,造成美國港口貨物堆積如山的亂象,使得供應鏈大亂。

5. 石油天然氣巨頭賺翻 美國擬徵21%附加稅 :高油價助長通膨氣焰之際,美國民主黨參議院財務委員會主席懷登 (Ron Wyden) 週二 (14 ) 提議對受惠於能源價格驟升而獲利豐厚的油氣企業徵收 21% 附加稅,但目前白宮內部未對此有共識。 懷登的提案與此前的暴利稅不同,這是將根據利潤率而不是油價徵收的稅款。 懷登提案擬向獲利豐厚的美國大型石油企業徵收 21% 附加稅,這與現有的 21% 的公司稅相結合,意味油氣企業要支付高達 42% 的聯邦稅率。同時,該提案提議在油氣企業回購自家股票時要支付 25% 庫藏股稅,以及取消對油企有利的後進先出法 (LIFP) 的會計準則。 懷登計劃未來幾週內推出更詳細的提案,他指出:「這項提案將有助於扭轉價格欺詐的不正當激勵措施,對超額利潤的油氣企業課稅提高一倍或許只有利潤率超過 10% 的大型油氣企業才適用於這項新的附加稅,而對於那些願意降價或擴大投資的企業來說則不會受到影響。」

6. 制裁傷不了普丁 芬蘭報告:俄靠油氣出口大賺980: 烏開戰至今已逾一月,雙邊依舊無法達成和解或撤軍約定,雖然歐美多國第一時間就給予基輔不少援助,同時對莫斯科祭出多種制裁,但手握豐富原油和天然氣資源的俄羅斯,在戰爭開打百日後,靠著油氣外銷依舊賺進980億美元(約新台幣29056億元),買家也包含不少支持烏克蘭的歐盟國家。《半島電視台》報導,芬蘭能源與乾淨空氣研究中心(CREA)日前發布一份調查報告,指出雖然俄軍進攻進度緩慢,國內與對外貿易也因為制裁受到影響,但在石油與天然氣貿易上,因為特定國家增量採購,讓莫斯科在2月開打的一百天內,賺入近千億美元的外匯。

7. 盧布成2022上半年全球最佳貨幣啟示:如何破「金融武器化: 全球貨幣史上最罕見的一幕出現了——被視為傳統避險貨幣的日元瘋狂貶值,終於613日,日元兑美元跌破135重要心理關卡,創下20年來的新低。另一邊,接受了西方金融閃電戰,被剔出美元交易體系SWIFT系統,熬過數以千計制裁的俄羅斯盧布,今年2月底至今,上演了一場精彩的V型大反轉——先是從1美元兑75盧布狂瀉至1美元兑120盧布的歷史新低,又從歷史新低一路反彈,5月底時美元兑俄羅斯盧布匯率已經跌破57,為20183月以來的首次。這意味着盧布不僅收復了今年以來全部失地,年內還上漲超過30%,成為美國聯儲局加息周期下逆勢走強的新興市場貨幣,也是2022年上半年全球表現最好的貨幣。

大致上的動作如下:

首先,大幅度提高銀行基準利率,其次,俄央行宣佈釋放超7,000億盧布緊急緩衝資金。第三招,管制外匯購買盧布和提取特定外幣。第四招和第五招。先是將盧布和能源結算綁定。向「不友好國家」供應天然氣將用盧布結算。接近着,將盧布與黃金「掛鈎」。第七招是,俄羅斯用時差將華爾街排除在盧布交易之外。最後,緊急啟動獨立金融結算系統。

8. 北溪一號因制裁關係,歐州天然氣供應受限: 俄氣的北溪一號設備的供應商西門子能源(ENR),把設備送去加拿大保養後 因為制裁的關係送不回來,現在供氣量已經大幅減少, 西門子能源是西門子(SIEGn.DE)拆分出來的公司。 西門子能源:我們無法向客戶提供大修(overhauled)後的設備, 我們已經通知加拿大政府與德國政府並試圖解決問題。 俄氣表示通過北溪一海底通道對德國的供應量已經從1億立方米(mcm)降到167立方米, 因為設備拿不回來。 德國質疑俄羅斯是否是可靠的供應商(questions reliability)。 俄羅斯之前對波蘭部分的管道(Yamal-Europe)實施制裁之後, 俄氣不再通過該管道通過波蘭輸入天然氣至歐盟國家,轉至現有的 Yamal-Europe管道 從德國往東流回波蘭。

9. 美國悄悄地開放俄羅斯肥料交易 : 根據知情人士消息,因為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所引發的恐慌導致全球糧食供給急遽下降,進而推升全球糧食價格,美國政府正悄悄地鼓勵務農公司購買更多俄羅斯肥料,並請航運業者運送更多俄羅斯肥料。烏俄戰爭影響烏俄兩國肥料及農產品的運輸,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聯合國進行一連串複雜 又困難的協商,才達到這項成果。 美國及歐洲官員指控克里姆林宮阻擋烏克蘭糧食出口,以糧食危機做為威脅手段。俄羅斯 否認,並指出美國與其盟友對俄羅斯的制裁造成糧食運輸受到干擾。 莫斯科為全球重要的肥料供應地。即使歐盟及美國已經免除與俄羅斯的肥料交易限制, 許多航運業者、銀行及保險公司深怕不經意受到經濟制裁的牽連,仍避免與俄羅斯購買 肥料。俄羅斯肥料出口今年下滑24%,對此感到意外的美國官員正在找尋解決方案,設法 促進立場尷尬的業者們與俄羅斯進行肥料交易。

 

10. 查理蒙格再開砲:加密貨幣「比網路泡沫瘋狂」: 不認為加密貨幣能取代主流法幣早在今年初,查理蒙格就曾表態不看好加密貨幣,他指出世界各國央行都喜歡控制自己的銀行系統和貨幣供應,在央行不願放手、比特幣又存在高波動性地的情況下,加密貨幣註定無法成為世界交換的媒介。縱使比特幣帶領整體加密貨幣在近年取得巨大成功,躍入主流大眾視野,但查理蒙格依舊堅持立場。實際上,查理蒙格並非唯一認為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無法取代主流貨幣者,哈佛大學教授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在《現金的詛咒》一書中也提出類似論點,認為若央行及政府不願鬆開鑄幣權,加密貨幣發展將處處受制,並舉例只要政府在傳統金融設下障礙,就能大大提昇加密貨幣的普及成本、更別說與央行數位貨幣(CBDC)抗衡。 CNBC 知名財經節目《瘋狂錢潮》的主持人克瑞莫 (Jim Cramer10 月底時也曾表示,他投資加密貨幣的原因在於「博傻理論」,意即永遠會有傻瓜來接盤,自己對加密貨幣不存眷戀、覺得漲夠了就會出場獲利。

11. 特斯拉裁員10% 新加坡地區經理遭解雇 :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先前對於經濟前景發出警訊,將要裁掉全球約一成的員工後又改口指員工總數將會增加,然而這把裁員的大刀,隨即砍向新加坡地區經理。根據外媒報導指出,特斯拉新加坡地區經理Christopher Bousigues 已被解雇。 Christopher Bousigues日前在 LinkedIn上表示:「特斯拉宣布裁員10%,我的職位從今天起被撤銷。」但Christopher Bousigues未提及被解雇的具體原因,但表示這與馬斯克近期宣布的裁員有關,今後特斯拉香港辦公室將負責新加坡業務。 事實上,Bousigues剛剛上任一年多,在新加坡與他的團隊從零開始建立起業務,包括在當地推出Model Y。根據外媒報導指出,Bousigues 是特斯拉東南亞的首位派駐當地的經理,20216月才加入特斯拉,且在當地分公司有許多建樹,但特斯拉仍將他解雇。

12. 國際主要港口狀況頻傳讓貨櫃船運榮景延續 地中海航運持續收購船隻 : 近一周國際主要港口狀況頻傳,德國漢堡港的罷工影響到5個主要港口作業、韓國卡車司機展開無限期罷工、奧克蘭港碼頭工人過節停班從晚上改為白天、美西碼頭工人合約本月底即將到期,此時上海港又傳出疫情升溫,不斷的塞港與明年部分船隻將因減碳新規被迫減速航行,都將壓縮市場運力供給,進而延續貨櫃船運市場的榮景。雖然通膨與升息等問題估計會讓民眾購買力受挫,但是美國長堤港5月貨物裝卸量高達89.10萬箱(20呎櫃),創歷史第二高;另一方面,名列全球第一大的地中海航運,近日又斥資3億美元購買58千餘箱貨櫃船,另買進3艘中小型貨櫃船,業界認為,該公司對貨櫃船運市場將會持續繁榮做了最好的背書。海運界分析,地中海航運顯然是看到運輸供應鏈存在的問題很難化解,反覆的疫情也讓港口缺工問題持續存在,持續收購船隻。根據信德海事網報導,該公司近日再花3億美元購買58千多箱大船,近兩年累計購買船舶數量已經達到207艘,總運力相當於買下全球第八大貨櫃船公司韓新遠洋。

13. 陽明、萬海高度戒備!SCFI4漲主因曝: 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本(6)月10日報價上揚0.6%,連續4周上漲,主因為近洋線、亞洲區間線運價走升,中國大陸有地方航商看準商機,傳出本周會新增78條船營運,對此,陽明、萬海、德翔皆高度戒備。業界分析,越南、泰國等航線運價看漲,和大陸早先堅持清零有關,因歐美買家將此視為不確定因素,由於東南亞瓜分訂單被看好成為新常態,不僅有大陸地方性船公司轉戰東南亞航線,全球最大航商地中海也傳出預計於7月加開亞洲區間航線。對此,陽明、萬海、德翔謹慎因應,就怕運力供過於求引發運價戰,將密切觀察後續發展,或是把運力調整至波斯灣、南美線等高獲利中遠洋線。不過,據《工商時報》指出,東南亞暫仍無法撼動大陸世界工廠地位,且上海6月起全面解封趕出貨,業界多預估好6月底、7月初貨量將有明顯增長,運價不僅有望回溫,甚至還可能上調。

14. 陸水泥價閃崩百元人民幣 台泥亞泥Q4營運承壓: 煤價走跌又進入淡季,大陸水泥近期價崩,除最新報價月減20元人民幣,湖北、四川等地1個月來更已累跌百元人民幣,西進水泥廠本季營運承壓,法人估,台泥、亞泥本季大陸地區的營運貢獻度恐同步衰退,年減率上看1成。 《工商時報》則報導,華南沿海因限電、能耗雙控的影響範圍較廣,當地基建工程、房地產開工率下滑,水泥需求大降,尤其台泥所在的珠三角地區,需求、價格同步下滑,預期台泥大陸市場第4季營運恐較去年同期衰退7%。 至於以華中、四川為主的亞泥,雖10月受限電、能耗雙控衝擊較小,但11月四川因大氣污染防控、環保管制加嚴,加上基建及住宅建築施工延緩,導致水泥需求驟降,價格跌幅甚至比華南地區還大。 展望第4季營運,同受下游需求降緩、價跌困擾,法人推估,亞泥大陸本季對母公司的營運貢獻度恐將年減1成。 專家分析,近期大陸水泥價跌的主因,首先是煤價走滑,生產成本下降,且隨恢復正常生產,使價格趨向合理化,且進入冬季後,水泥需求轉淡,價格也常見季節性下跌。

15. 亞洲最佳書店變百貨公司 誠品陷「二房東模式」大難題 : 誠品信義店傳出租約即將在明年底到期,陷入熄燈危機,引起社會熱議。戰火從527日的誠品生活股東會開始,董事長吳旻潔公開表示希望跟房東統一對話,小股東說要「一人一信救信義誠品」,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呼籲「未來希望讓更多作家在誠品信義,宣告他的夢想。」誠品信義店所在的統一國際大樓商場,原持有股東為統一、統一超、統一國際開發、太子建設、南紡、環泥建設及坤慶國際等「泛台南幫」企業。面對房客頻頻出招,房東統一董事長羅智先已讀不回,卻在日前公告買回唯二支持誠品續租的股東環泥建設與坤慶國際股權,至此誠品信義店在原址續租可能性,已極為渺茫。但網路論戰未歇,有人說該保留信義區書香據點,但也有人說在商言商,房客不能強迫房東續租。更有人說誠品早已不是一間書店,而是百貨公司。業界人士指出,誠品有兩種店型:一種是「書包店」,就是傳統誠品以書店為主、兼賣文創商品;另一種是「店包書」,大商場中有誠品書店,其餘部分由誠品當二房東分租給其餘品牌。「有趣的是,最近在幫誠品說話的,都是前者多年來吸引的死忠消費者。」

16. 美匯率報告出爐 台灣改列觀察名單: 美國財政部昨天公布半年度匯率政策報告,央行今天表示,因台灣觸及對美貿易順差及經常帳順差等兩項指標,因此將台灣改列為觀察名單,未來一年將持續就匯率相關議題,與美方進行密切磋商。 中央銀行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昨天美國財政部公布半年度匯率政策報告,並未將任何主要貿易對手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央行指出,本次匯率政策報告因台灣僅觸及對美貿易順差及經常帳順差等兩項美方檢視標準,且因央行淨買匯金額未逾檢視標準,因此將台灣改列為觀察名單(Monitoring List),但未來一年仍須持續就匯率相關議題,與美方進行密切磋商(Enhanced Engagement)。 央行表示,去年4月至今,已與美國財政部舉行多次密切磋商會議,針對台美雙邊貿易及匯率議題,向美方表達台灣立場;美國財政部匯率政策報告指出,雙方具建設性的討論有助與央行就美方關心議題達成共識。 央行強調,與美國財政部溝通管道順暢,未來雙方將在良好的互動基礎上,持續就總體經濟及匯率政策等議題進行溝通。 本次美國財政部匯率政策報告的3項檢視標準為:第一,對美商品及服務貿易順差逾150億美元;第二,經常帳順差對GDP比率逾3%、或依美國財政部模型估算其經常帳缺口對GDP比率逾1個百分點;第三,淨買匯金額對GDP比率逾2%,且12個月中有8個月以上為淨買匯。

 

延伸閱讀:新局勢下催生的「新FAANG」!燃料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