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大事 20220708~20220714
前幾天美國CPI指數激升讓大家的情緒又黯淡下來,各國紛紛都祭出史上最高升息的幅度來伺候。美國的部分失業率指數維持3.6%還有很棒的的非農就業人數,當月增加了37.2萬人,因為數據夠好 Fed有更多的空間去做緊縮政策,不排除下一次會直接升四碼。整理一下大環境的話,目前有一派的說法是不需要太緊張,CPI指數雖然創新高,但隨著原物料價格大跌,通膨已見頂。隨著七月和九月的升息打下去後,之後會走向平衡。另一派的說法會說Fed的強硬政策會導致經濟衰退,像是半導體領域的一片利空消息,電子消費也是一片黯淡,這些徵兆都顯示風險急升,經濟會陷入長時間的停滯,然後預期Fed鷹派態度有可能放緩。 我自己是偏向前者拉,就像之前分析說的一樣,FED就是看 美國非農就業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三個指標,為什麼美國還希望往上調高利率,就是基於這些數字目前安好,他們會等到就業率、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開始不對勁之後才會調整方向。美國打擊原油價格看起來還算成功,而且會持續進行,看起來有機會把通膨其中一個因素解決掉。另外在航運價格的部分,也有許多消息指出,價格已經開始往下調降,但是各國航口都有罷工的新聞出現,這可能還需要看看後續各國如何解決。最後台灣國安基金進入的時間滿有趣的,在美國公布CPI指數之前,先不論國安基金進入的金額多寡,他的確有效的短暫讓台股沒有繼續崩跌下去。不要讓六月的糟糕行情延燒下去, 外資持有台幣資產在上個月大縮水是很糟糕的事情。
1. 美6月CPI激升9.1%!再刷40年新高: 美國13日公布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大增9.1%,創下自1981年12月以來新高;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表示,6月CPI高於5月的8.6%,聯準會7月27日召開利率會議時,利率3碼是升定了,下半年累計有升息7至8碼的空間。 美國昨日公布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增加9.1%,高於市場機構先前預期的8.8%,是自1981年12月以來,逾40年新高,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直言,在通膨導致經濟走緩之際,消費者卻要面對多種商品快速上揚的價格。 另外,去除食物和能源等變動快速商品後的核心消費者物價也上揚5.9%,較預期的5.7%高。
美國媒體CNBC分析,從以上數據看來,所謂的通膨即將到頂的論述並不成立,因各個種類的商品價格普遍上漲。 施羅德投信分析,白宮的談話,顯示聯準會自3月以來的接連升息,不足以壓低通膨,7月繼續升息3碼的可能性高,未來通膨率要低於4%,聯準會的態度才有可能「由鷹轉鴿」。 美國通膨6月達高峰,施羅德認為,7月以後通膨會逐漸降溫,股市持續探底後,聯準會最快9月升息步調會漸漸緩和下來;美國扣除食物與能源的核心通膨年增率,日前已有趨緩的現象。 邱達生指出,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3月已下降,過段時間會影響CPI和緩,不過,通膨要達到聯準會2%的溫和目標,預測最快要到明年底才有機會看到。
2. 美6月通膨爆表替Fed升息火上澆油 市場估7月升息4碼機率逾7成 :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2年7月14日 週四 上午3:08 美股周三(13 日)午盤時段,與 7 月聯準會(Fed)會議日期掛鉤的交換合約利率最高升至 2.477%,比當前的 1.58% 的聯邦基金利率高出約 89.7 個基點。顯示交換合約的交易員押注,7 月 26 日至 27 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上,Fed 升息 4 碼(100 個基點)的機率超過 50%。 此後隨著交換合約利率進一步攀升,交換合約市場預期 Fed 在 7 月升息 4 碼的機率升至接近 75%。 另一方面,芝商所(CME)FedWatch 工具顯示,目前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期貨交易市場預估,7 月會議升息 3 碼(75 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升至 2.25 至 2.5% 的機率只有近 30%,而升息 4 碼、基準利率目標區間升至 2.50% 至 2.75% 區間的機率高達 75%,一天前預估升息 4 碼的機率還不到 8%。倘若 7 月真的升息 4 碼,將是 Fed 史上最高升息幅度。
3. 白宮預期美國6月CPI會很高 但強調已是「過去式」 : 白宮預期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6月年增率會「很高」,不過認這麼高的指數已經是「過去式」,理由是能源價格現在下跌了。上個月美國人經歷非常大幅的汽油與食物價格上漲。白宮新聞秘書尚皮耶周一(11日)表示,「汽油和食品價格持續受到俄烏戰爭的嚴重影響」,不過,預定本周三將公布的6月CPI數字,是個「回顧」。彭博資訊指出,根據彭博訪調經濟分析師的結果,預期6月的美國CPI年增率高達8.8%,將再刷新5月所創的40年新高8.6%。然而尚皮耶淡化6月數字的意義,強調6月的CPI數字算出來之後到現在,汽油價格已經下跌。她說:「6月CPI數據已經是過去式,因為這個月能源價格已經大幅下降,並且預計還會再走得更低。」
4. 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公布 投資人下一步怎麼走: 美國勞工統計局在美國時間7/8公布了6月的非農就業人數,在當月增加了37.2萬人,雖略低於5月的39萬人,但仍大幅超出原先預期的26.8萬人,並且在專業商務、休閒服務、健康照護行業有值得注意的增長,而失業率也連續4個月維持在3.6%。
5. 7成美國人認經濟衰退將來臨 : 根據MagnifyMoney在6月10日至6月14日進行的網路調查,共有2082名美國民眾接受訪問,將近7成認為,經濟衰退即將來臨。《CNBC》報導,經濟衰退的定義是有出現持續數月的衰退訊號,根據調查,有88%受訪者指出最大的衰退訊號就是高通膨,61%表示從租房買房上可看見端倪,其他則是利率上升(56%);股票市場(55%);消費者支出下降(42%);失業率上升(36%)等。
6. 美財長耶倫將出訪亞洲 對俄石油“限價”成首要任務 : 此次葉倫出訪的首要任務是在對俄羅斯石油設置價格上限方面尋求盟友支持。美方希望通過限制俄羅斯石油價格來減少俄通過石油獲得的收入,同時不至於將俄羅斯剔除在國際石油市場之外。據財政部聲明稱,葉倫將於7月12日至13日訪問日本,7月15日至16日在峇里島參加G20財長會議,7月19日訪問韓國。聲明還說,葉倫此次訪問亞洲意在加強美國在該地區的領導作用,並將尋求擴大對俄羅斯經濟制裁,還將討論當前全球面臨的一些問題。在一周前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上,G7成員國領導人同意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並初步同意限制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例如對超過限價的俄羅斯原油和石油化工產品不提供保險和運輸服務等。
7. 美西三大港口司機宣布罷工,長灘碼頭部 : 碼頭工人勞資談判失敗潛在的罷工陰影還沒散去的美西港口今天再次傳來噩耗:洛杉磯、長灘和奧克蘭三大港口的卡車司機要罷工搞事情了!洛杉磯和長灘的罷工時間計劃安排在美國當地時間週三,奧克蘭港口的司機罷工暫定下週一!而在這個罷工期間,長灘集裝箱碼頭(LBCT)部分閘口也將暫時關閉!洛杉磯、長灘港卡車司機計劃週三罷工
8. 加拿大將罕見升息3碼 1998年來最大幅度: 加拿大央行本週將進行超大規模的升息,從過熱的經濟中撤出刺激措施,努力控制通膨飆升。預計央行總裁Tiff Macklem將於週三宣布升息3碼至2.25%,這是自1998年以來的最大增幅。 隨著通膨壓力增加,全球各國的央銀已轉向更激進的升息,美上個月升息3碼,為加拿大本週升息鋪平道路。
9. 韓國央行宣布升息2碼 : 為對抗23年來最嚴重的通膨,韓國央行今(13)日宣布升息2碼,將基準利率從 1.75% 上調至2.25%,50個基本點創下1999年,亦即22年多來的最高單次升息紀錄,幅度符合市場原先預期,韓股小漲開出。韓國今來已升息3碼,足足是台灣升息1碼半的一倍,態度更鷹派。
10. 北溪一號維修 歐製造商擔憂俄國停供天然氣: 俄天然氣暫停輸歐十天: 俄羅斯輸送天然氣到歐洲的「北溪一號」輸氣管11日起關閉歲修,預計輸氣將暫停十天,但歐洲政府、市場和企業都擔心,受俄烏戰爭與相應制裁的影響,俄羅斯可能拉長管線的關閉時間,甚至可能乘機停供天然氣。路透報導,北溪一號輸氣管每年將550億立方公尺的天然氣,從俄國經由波羅的海海底輸往德國,該管線將於11至21日歲修。歐洲擔心俄國可能會拉長預定的維修時間,以進一步限制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導致歐洲冬季儲氣計畫陷入混亂,並導致天然氣危機加劇;這場供氣危機已迫使歐洲各國政府採取緊急措施,幫助消費者減輕負擔。
11. 法國政府準備全面切斷俄羅斯天然氣 : 法國財長勒梅爾表示,歐洲必須做好俄羅斯完全切斷天然氣供應的準備。勒梅爾在南部出席經濟會議時說,由於能源危機和俄烏戰爭,可能要面對困難時刻,政府正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能源短缺。他又說,法國必須在能源消耗方面非常謹慎,亦要建立天然氣儲備,並減少阻礙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繁文縟節,亦要加快建設新核反應堆的計劃。歐盟成員國將於本月底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冬季應急計劃,以確保有足夠的天然氣儲備,來渡過供暖和電力需求高峰。有業內人士警告,從其他地區進口天然氣的選擇有限,如果俄羅斯停止供氣,冬天的情況可能很嚴峻。
12. 天然氣賠本賣 中油今年恐虧1800億: 電價、氣價沒有漲足,油電雙雄悽慘。中油8日悲觀預估,今年整年虧損上看1800億元,將打破2008年馬英九執政時油電凍漲紀錄,創下新高。離年底還有5個多月,會繼續爭取調漲電業天然氣價。另電價7月漲了8.4%,不過電價審議會資料正式公布,台電提案要漲50.3%,超過4成未反映,經濟部表示,留待10月前再討論。中油去年稅後虧損399億,今年不但要連三年賠錢,且赤字還要破紀錄。面對俄烏戰爭持續,能源價格未見明顯跌勢,中油董事長李順欽昨悲觀預估,如果接下來國內天然氣價都沒有調整,今年虧損恐破1800億。過往中油年度虧最大是在2008年,當時國際原油飆到140美元,配合馬政府的油電凍漲政策,中油該年淨損1387億,花了多年才打虧完畢。中油赤字將創紀錄,主要是天然氣流血賠本賣,目前賣給電業每度17.5元,等於成本價打8折。賣給民生住宅、工業用戶每度只有8到9元,更是打4折賣,平均天然氣價每度賠6到7元。換言之,這項公用產品要不虧錢,得一次調漲50%。
13. 供應鏈漸恢復 大陸航運業超旺季告終: 經歷了長達2年的「超旺季」,中國航運業似乎迎來了由盛而衰的轉折點。《證券日報》報導,最近熱門航線即期貨運價格下跌,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國出口訂單量比去年同期有所減少;另一方面,集運市場供應鏈逐漸恢復,由結構性供需錯配帶來的超級大周期可能要結束了,此前「搶完艙位搶箱子」的瘋狂景象已經結束了。上海航運交易所數據顯示,7月8日,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為3232.18點,較上期(7月1日)下降1.2%,各路熱門航線價格齊跌。其中,歐洲航線比上期下跌2%,歐洲線運價自2月份以來累計回落14%;美西航線比上期下降2.5%,美東航線比上期下降1.7%。於集運價格震蕩下跌,方正期貨報告提出,「全球通膨向上攀升,歐美央行加快了貨幣收緊的步伐,需求邊際增速急劇放緩,甚至環比下降。全球多國從1月份開始逐步放開疫情完全管控措施,船舶準班率和周轉效率大幅回升,在艙位供給增加且需求增速明顯放緩的情況下,運價持續回落」。報導稱,面對海運價格下跌,國際海運巨頭開始「撤船」以減少有效運力,維持海運價格平穩。
14 晶片淪慘業?外媒曝殘酷真相:恐迎大蕭條 : 近期半導體股面臨大幅修正,以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為例,從今年1月高點688元,到7月5日盤中最低433元,短短6個月時間跌幅超過37%,多家外媒紛紛看淡半導體產業前景, 《經濟學人》以「晶片製造商在經歷了渦輪增壓式的榮景,是否會陷入超大規模的蕭條?」為題撰文,稱晶片的「供不應求」已經反轉為「供應過剩」。 報導指出,多家晶片製造商看淡產業前景,韓國大廠三星考慮在下半年降低儲存晶片的價格,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則預期今年第三季的銷售額,可能比原先預期少了五分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市場對晶片的需求比預期消退得更快,尤其是個人電腦(PC)市場,其占總體晶片需求約30%, IDC 數據顯示,今年全球 PC 出貨量將下降8%;此外,占總體晶片需求約20%左右的智慧型手機銷量預計也將下降,大陸這個全球最大手機市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今年4月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三分之一,如果全球經濟陷入衰退,電腦和手機市場的萎縮將會加劇;而占總體晶片需求大約一成的數據中心與汽車業,統計過去連續幾季汽車晶片出貨量都比預期高出40%左右,面臨供過於求危機。
15. IC業者看下半年…不期待 : 手機是消費性電子市場重要關鍵指標,不過,因中國大陸封城、俄烏戰爭引發通膨等利空罩頂,市場傳出全球智慧手機庫存「爆倉」,三星及中國大陸一線手機廠大砍庫存,手機周邊IC業者坦言,第2季已有客戶修正訂單量,今年已無法期待第3季旺季效應,「就忘了這件事情吧!」部分手機IC設計業者指出,通膨、升息的因素,使得消費者的非必要性消費支出勢必縮減,下半年拉貨動能已不須期待,由於下游庫存水位偏高,仍須一段時間消化,原本外界期待中國大陸封控措施解除後,618檔期的刺激能重振市場買氣,但實際上看來效果有限市場預期,今年全球手機整體出貨量將比去年衰退,由於聯發科是全球手機晶片龍頭,中國大陸又是其主要市場,下半年營運展望備受關注。
16. 第8次護盤!國安基金入場 「4次都挑這10檔股票」: 台股跌破萬四大關,創19個月新低,國安基金昨(12)日臨時會授權進場,主要考量美國白宮對於將公布的物價指數恐不樂觀等5理由,這也是國安基金首次在加權指數萬點進場,史上第8度進場護盤。國安基金指出,國內目前基本面屬穩健,不過國際政經情勢不確定性仍高,俄烏戰爭持續推升通膨、主要國家加速升息,且經濟復甦前景不明,因此影響金融市場穩定,對台股後續走勢均有不利影響。國安基金召開第113次臨時委員會議,經討論及共識決議,授權進場護盤。國安基金進場時,皆是台股低點,上一次進場時間為2020年3月19日,於同年11月9日退場,投入7.5億元新台幣護盤,淨利2.58億元。國安基金最快今日啟動高達新台幣5000億元的可動用資金,將為台股注入活水。據國安基金的持股明細統計發現,最近4次進場買超的標的有10檔相同,包括台泥(1101)、台塑(1301)、南亞(1303)、台化(1326)、台達電(2308)、鴻海(2317)、台積電(2330)、廣達(2382)、華南金(2880)、兆豐金(2886)等,10檔股價均是上漲,為國安基金進場「受惠股」。
17. 外資持有台幣資產 大縮水 : 熱錢撤台,台股指數每況愈下「殺很大」,中央銀行昨(5)日公布外匯存底相關數據顯示,6月外匯存底為5,489.63億美元,單月小增1.09億美元,不過6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等新台幣資產市值合計5,293億美元,單月大減997億美元,外資持有資產約當外匯存底96%,較5月驟降19個百分點,為兩年新低。央行外匯局局長蔡烱民表示,6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債券加上新台幣存款餘額的市值大降,主要反映台股指數6月跌幅較大,外資持有國內股票的市值大幅縮減。儘管台股指數收盤大漲,但外資在匯市偏向匯出,新台幣匯率昨日終場貶值2分,收在29.765元,為近兩周新低,總成交量為15.68億美元。
延伸閱讀:生技產業的新推手-CD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