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大事 20220722 ~20220727
FED 最終升了三碼,沒有出乎大家意料,也放出消息暗示未來升息幅度趨緩,讓美國電子股昨晚表現都相當不錯。在消息面的部份相當分歧,大摩、小摩看法直接相反; 高盛:市場進入「壞消息就是好消息」模式; 美銀:股票基金外流只是剛開始,美股將有更大下跌空間。從這些標題就知道看法分歧,但是也可以解讀成,已經有人開始看好市場。七月的升息開完獎之後,接下來就是看下個月的CPI跟各項指標了,八月不會升息。目前FED的喊話應該會讓市場不會持續悲觀下去。但另一方面,歐洲的狀況可能要比較麻煩了,從俄國那邊硬切斷許多資源,讓自己在能源方面措手不急,英國電價噴50倍左右,那進入冬天之後,家家戶戶都需要開暖氣的情況,電力會相當吃緊,所以這個夏天,是考驗他們危機處理的時候。最後台灣這邊也在思考要跟著升幾碼的問題,但面臨到選舉還有台灣6月失業率創下3.74%,是這8個月來的新高,台灣跟美國二個國家的狀況不能類比,雖然統計出來的6月CPI年增3.59%飆近14年新高,有些學者跳出來呼籲應升2至3碼,但是在各方經濟數據沒有美國表現好之下,是否也會像其他國家一樣硬升息來打擊通膨,就值得觀察一下了,因為這樣做也是在打擊經濟。這週的產業分析是在討論航運,前陣子的海運是相當悲慘,也相當多的業者再重新簽屬合約,讓運費降價了,希望看完這篇分析之後,會幫助到你們判斷。
1. 聯準會連兩度升息3碼 抗通膨之餘防經濟衰退: 美國聯準會對抗處在40年高點的通貨膨脹,連兩次例會決議升息3碼。主席鮑爾預告9月還會升息,幅度取決於經濟數據;他強調經濟未陷入衰退,但成長需要低於潛能一陣子。 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決策官員歷經兩天集會,繼6月後再次決議升息3碼(0.75個百分點),12名官員全數同意。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調高到2.25%至2.5%,達到不刺激也不拖慢經濟的中性水準。 這是1990年代初期聯準會將這項短期利率當作主要貨幣政策工具以來,首次連兩度升息3碼,利率回到2015年至2018年上一波升息循環的頂點。 美國6月消費者物價年增9.1%、創40多年來最大漲幅的數據公布後,市場一度預期聯準會7月將一口氣升息4碼。但在多位官員表態支持升息3碼後,投資人鬆一口氣,聯準會最新決策因而與市場預期相符。 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在會後記者會說,6、7月連續升息3碼調幅「異常大」,9月做出類似決定「可能是適當的」。但他表示,聯準會無法再提供明確指引,將讓後續經濟數據決定政策走向,年底前基準利率可能介於3%和3.5%之間。
2. 大摩:反彈只是多頭一廂情願: 由於預期通膨見頂和就業市場降溫,市場猜測聯準會(Fed)可能在明年初就開始降息,這使史坦普500指數本月反彈近5%,鼓舞了美股多頭。他們甚至希望股價能無視Fed為抑制通膨採取的措施,延續上漲趨勢。 摩根史坦利分析師沙利特(Lisa Shalett)警告,不要被短暫的反彈蒙蔽了雙眼。雖然市場對Fed降息的預期在方向上可能是正確的,但現在就定價似乎還為時過早。 她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在Fed衡量通膨的重要指標核心個人消費支出指數(PCE)仍高於基準隔夜貸款利率之前,Fed沒有理由停止收緊貨幣政策。 她說,「最近的熊市反彈只是多頭的一廂情願,我們擔心投資人會將Fed加速升息見頂的預期與結束緊縮政策的時間混為一談。歷史證明,在Fed停止收緊政策之前,通膨需要達到頂峰,然而現在的通膨水平還遠未見頂。」
3. Fed 再次降息近在眼前?小摩:宜趁低布局成長股: 美國聯準會(Fed)即將在本週公布 7 月會議結果,預料將保持積極升息步調。不過,隨著經濟衰退隱憂不斷升高,投資人已開始押注 Fed 何時會改變路線,由升息改為降息。摩根大通(JPMorgan)建議投資人趁低布局成長股,理由是 Fed 再次降息可能近在眼前,有利成長股重拾動能。《華爾街日報》報導,越來越多投資人意識到,Fed大力升息對抗通膨的同時,也正在將經濟推向衰退。在此情況下,有關Fed升息之路不會持續太久的風聲漸起,投資人開始預測,Fed將在今年底前大幅升息,然後政策立場就會「華麗轉身」,大約6個月後,重新回到降息的路徑。 從衡量市場對Fed基準利率預期的隔夜指數交換利率(Overnight Indexed Swaps,OIS)等衍生性商品來看,投資人普遍預測,Fed將在7月27日將基準利率上調3碼(0.75個百分點),今年底前將利率拉高至3.3%左右,接著就會暫緩升息,於明年6月前轉為降息,使基準利率在2024年中旬前回落至2.5%附近。
4. 重磅!傳Fed明年降4碼 專家鎖定兩種股票: 華爾街近期一份報告讓整個股票市場嗨翻,報告當中指出美國聯準會將於2023年9月首次降息,同時也會停止縮表,並預測這一波的升息終點利率,會從4.00%至4.25%,下修至3.25%至3.50%,更重磅的是,該份報告指出自2023年9月23日至隔年的6月24日,將降息100個基點,相當於降4碼,無論此研究報告消息對股市是否有正面幫助,都已經在市場上引發關注。 根據格隆匯美股研習社團隊的文章,美銀美國利率策略部門主管Mark Cabana在這份報告中說明,今(2022)年底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預估為2.75%,到了2023年底為2.5%,且縮表可能在聯準會降息的時候提早結束。 報告中Mark Cabana的觀點,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可能有下修的可能,其原因是後續美國經濟會出現「溫和衰退」。
在今年下半年,投資人可以關注投信剛進場的個股,會較有籌碼優勢,較為明確的方向像是法人同買且投信剛買,外加有題材,他舉例像是元宇宙概念的采鈺(6789)、車用的乙盛-KY(5243)、智伸科(4551)、昭輝(1339),網通的建準(2421)、啟碁(6285)、蘋概股的致伸(4915),還有其他如美時(1795)、利勤(4426)、佳世達(2352)都值得留意。
5. 福特直接裁員8,000人! 汽車產業人心惶惶 : 汽車業在近年來有了重大改變,尤其是產線的自動化越來越全面,過去那些組裝工人們面臨了失業問題,而從燃油引擎轉變到電動馬達的過程當中也會讓不少人失去工作,這個現象不論在哪個品牌皆是如此,不過福特這次的裁員讓不少人驚呆,因為他們宣布即將裁員高達8,000人,這意味著有多達12%的員工將被解僱,而其實在三個月之前他們也才與580名員工說抱歉,並且讓他們打包走人,現在這樣的新聞一出讓不少員工感到憂心,而福特表示他們這樣是為了要在電動車領域當中有更好的發展。雖然汽車製造商們賺的錢越來越多,尤其在缺車的狀況下許多人還會選擇加價購買車輛,但是對於汽車業的員工來說卻不是好消息,因為車輛進入到電動化的時代之後,他們可能就沒了工作,福特在四月的時候裁員了580人,現在宣布在接下來的幾週內將會再解僱8,000人,根據外媒的報導指出這些被解僱的員工都是與車輛內燃機引擎工作有關的人,雖然整體的裁員計劃尚未定案,但據悉這一切都是為了可以打造更多的電動車而訂定的,同時更提到這麼做是為了可以降低整體的結構成本。
6. 大崩潰!英國冬季通膨率恐暴衝至15%: 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助長通貨膨脹,英國6月通膨率直衝9.4%,創下40年新高。全球知名諮詢機構安永EY-Parthenon預言,英國冬季通膨恐繼續往上衝,通膨率上看15%。 英國《星期天泰晤士報》報導,鑒於俄羅斯總統普廷揚言減少對歐洲天然氣的供應,加上食品價格飆升和民眾對通膨的預期,物價居高不下,企業和家庭面臨嚴峻挑戰。 原本,俄烏在聯合國與土耳其的斡旋之下,允許恢復烏克蘭糧食出口,使得滯留在烏克蘭敖德薩港的 2000 萬噸小麥有機會運出。受消息激勵,上週五(22日)穀物價格回落,外界預期可緩解食品價格。 然而,俄羅斯似有撕毀協議跡象,在協議達成不到1天,昨日(23日)烏克蘭軍方指控,俄羅斯飛彈襲擊敖德薩,這使烏國糧食出口協議受到威脅,恐再次推高穀物價格。 在戰爭風險未除,加上歐洲對天然氣依賴,加劇通膨惡化,諮詢機構安永EY-Parthenon預估,英國冬季通膨率可能飆升至 15%。不過,也有一種可能,就是英國通膨率上揚至10%後,逐步回落。
7. 天然氣登14年高 倫敦電價噴50倍 歐通過配給 : 27 日起,北溪一號供給至歐洲的天然氣只剩五分之一。而歐盟達成的天然氣配給協議,效力不如市場預期,致使歐洲天然氣價格登上 14 年高點,德國電價再破史高。金融時報報導,TTF的8月交割天然氣期貨,26日跳漲20%、衝破每MWh 210歐元大關,價格奔至3月初以來新高;TTF是歐洲躉售天然氣的基準報價。當前歐洲天然氣的價格是2010~2020年平均值的十倍以上。 俄國國營企業Gazprom 25日表示,渦輪機維修出問題,27日起北溪一號供氣量將減半。北溪一號輸送的天然氣,原本就只有四成,如今腰斬,將只剩兩成。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的James Huckstepp說:「市場每個人都預期俄國供氣量將減,但是大家沒料到會這麼快成真。」 天然氣是發電燃料,天然氣成本暴增,德國基準電價再破新高、達每MWh 370歐元。2021年之前,德國電價很少超過60歐元。彭博社報導稱,7月20日熱浪讓英國倫敦部分地區差點停電,最後支付了每MWh 9,724.54英鎊(約11,685美元)的天價,從比利時進口電力,才勉強避開危機。每MWh 9,724.54英鎊的價格極為驚人,比平時電價高出5,000%。
8. 俄羅斯減供天然氣 全球LNG競爭加劇 : 俄羅斯削減對歐洲天然氣供應的最新行動,正加劇全球對液化天然氣(LNG)海上運輸的競爭,威脅從亞洲到南美的價格上漲和短缺。 《彭博》報導,由於擔心歐洲將囤積供應,南韓和日本的公用事業正加快計畫,在冬季購買更多液化天然氣貨物。貿易商提到,印度、泰國等國一些對價格敏感的買家也正尋求採購貨物,以避免供應短缺。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週一(25日)宣布,因「技術問題」,本週將再次減少透過北溪1號(Nord Stream 1)運往歐洲的流量,迫使該地區的買家尋找液化天然氣等替代品。隨著歐洲和亞洲買家投入競價。已經處於季節性高點的燃料現貨價格面臨進一步飆升的風險。 交易員預估,週二(26日)北亞液化天然氣現貨價格將反彈至每百萬英熱單位(mmBtu)40美元左右,這是3月初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不久創下的高點。由於澳洲到美國的出口設施供應中斷,整個冬季可用的液化天然氣資源正在減少。
9. 澳洲礦業集團接受以人民幣結算鐵礦石 澳媒關注新趨勢 : 澳洲礦業巨頭必和必拓集團(BHP BILLITON)一批鐵礦石7月10日運抵中國山東省一個港 口,引來輿論注意,這是因為該批鐵礦石以人民幣結算,而非美金。 澳媒news.com.au以「中國在貿易戰中秘密戰勝澳洲」為題報道這件事,稱「澳洲鐵礦石 行業歡迎這種新支付方式之際,美元在全球貿易中或成為過去式。」 報道引述華東師範大學澳洲研究中心主任陳弘認為「澳洲企業明白,他們在與中國客戶的 商業夥伴關係中,不能總是按照自己的規則玩,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是積極變化。」 澳洲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經濟學家德梅洛(Lurion De Mello)則提到 ,俄羅斯正迫使歐洲國家以盧布支付其天然氣。德梅洛認為「主動提出(新方案)總比被 迫來得好」。 文章又談到,對華貿易在2020年佔澳洲進出口總額的29%,此數字在2021再升至創紀錄水 平,這次已不是澳洲必和必拓集團首次接受以人民幣支付款項,它於2020年把一批巴西鐵 礦石賣給全球最大鋼鐵製造商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時,已接受人民幣付款。 有關「用人民幣結算」的新聞在近來引起關注,例如6月印度最大的水泥生產商 UltraTech Cement正在進口一批俄羅斯煤炭,是以人民幣付款,有貿易商稱此舉罕見。
10. 6月景氣燈號綠燈 國發會:未有景氣反轉跡: 國發會今天公布6月景氣燈號,連續4個月亮出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綜合判斷分數則下探21個月以來新低;國發會表示,景氣擴張力道放緩,但目前沒有出現景氣反轉現象,對於下半年維持綠燈仍有信心。國發會發布6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27分,月減1分,分數為2020年10月以來新低。此外,景氣領先指標連續8個月呈現下跌,累計跌幅為5.58%;同時指標連續5個月下降,累計跌幅為2.37%。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表示,綜合分數月減1分,觀察領先指標、同時指標跌幅跟5月相比有擴大,反映景氣擴張力道放緩蠻明顯,須密切關注後續發展,「但目前沒有出現景氣反轉現象」。
11. Q2營收減2成 信義房屋:房市冷卻2區最嚴重 : 信義房屋(9940)今(26日)董事會通過第二季財報,單季合併32.83億元,年減近2成。信義房屋表示,受到升息、疫情、房價相對高點等因素影響,交易量萎縮,其中以新竹、台南2區最嚴重。信義房屋今日董事會通過第二季財報,單季合併營收32.83億元,年減19.94%,歸屬母公司淨利3.13億元,EPS(每股純益)為0.43元;相較去年同期的0.67元,減少35.82%受到美國自3月中持續升息,帶動國內房貸利率節節升高,又遇全球疫情、通膨壓力高漲,在房價相對高點下,整體房市交易冷卻,加上分店同仁嚴格遵守防疫規定,帶看量受到影響,信義房屋上半年度EPS為1.07元。
12. 如興急發七點聲明 證實陷財務危機、幾至脫序: 紡織股如興(4414)晚間發出七點、近六千字新聞稿,表示經連日清查後,發現該公司已陷入重大財務困難、幾無可動支現金之困境,且自去(2021)年年底起有諸多決議及營運架構,已然違反公司治理常態,情節嚴重,幾至脫序。如興首先指出,前董事長張水江與前總經理孫瑒所帶領之經營團隊於2021年5月25日與安泰商銀簽署之1,840萬美元融資契約中,其中赫然有「孫瑒非為本公司(即如興)總經理,則安泰商銀即可強制本公司提前還款」的非常規條款,明顯有致股東權益嚴重損害之高度風險。其次,如興還指,前董事長張水江及前總經理孫瑒透過非常規且不符公司治理之操作,導致公司之正常營運收入,均扣留於包括常州東奧服裝有限公司在內的大陸子公司,拒不轉回台灣。換言之,該公司上半年之正常營運收入,均遭扣留於大陸之子公司,這更導致該公司現今帳上沒有任何可動撥資金之主要原因。
延伸閱讀:通膨、貨幣政策破壞需求,航運下半年旺季可以期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