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大事 20220812 ~20220818
這周剛好就是在分析整個CPI指數跟貨幣政策的部分,所以前面長話段說,總之雖然CPI指數看起來趨緩了,但是FED有對外表達現在斷言通膨見頂太早,希望年底利率能到3.75%-4%這個想法,然後有釋出另一個消息是看今年冬天還有2023Q1的整體狀況再決定是否繼續升息,其實跟多數市場預期的幾乎一致,較為激烈的政策可能會在今年結束,所以在整體投資情緒上會較為舒緩一點,接著就要看之後的數據而定了;如果是要看最近的數據,整體CPI指數、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 、失業率、美元指數、原油指數、糧食價格等等趨勢圖,我們都收錄在這次的產業分析了,趕快去看看吧。 接著講一點點能源的部分,原油的價格持續持續往下探,有些專家預測可能會落在80~85美元/桶附近,甚至更低,原因是原油下降的其中一個因素又開始惡化了,就是中國的問題,上海突如其來的封城,有可能會讓需求持續下降。但另一方面重慶、浙江、江蘇、安徽等地發布限電令,很多產業根本沒有辦法好好運作,那原物料的使用,就不會這麼多,整體需求是降低了,中國讓工廠無法正常運作,讓供給降更低,逼迫中國企業減少生產出口,看能不能產業升級,捨棄低毛利率的訂單,是一個風險滿高的作法,當中一定也有許多台廠被影響,投資者須多加注意。
1. 從最鴿變最鷹 Fed官員:7月通膨降溫不改升息路徑: 美國 7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幅較 6 月趨緩,展現通膨降溫的跡象,但 Fed 兩名官員支持一路升息到明年,其中一位甚至主張,利率到明年底應該升到 4.4%,從原本的大鴿派搖身一變成為最鷹派的官員。 明尼阿波利斯聯準銀總裁卡什卡里 (Neel Kashkari) 周三 (10 日) 表示,他仍維持聯邦資金利率今年底升到 3.9%、明年底升到 4.4% 的看法。根據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所有成員 6 月做出的利率預測點陣圖,卡什卡里是最鷹派的一位。 他說:「根據我在 6 月經濟預測摘要 (SEP) 中預測的利率水準,至今沒有看見任何足以改變預測的事情發生。」 卡什卡里在 Covid-19 疫情爆發以前,曾是 Fed 最勇於公開發言的鴿派官員,他在 2016 年上任,隔年第一次成為輪值投票委員,每一次開會都對升息投下反對票。 現在面對亟需壓制通膨的局面,卡什卡里立場 180 度大轉變,他明年將再次成為 FOMC 輪值投票委員。 美國 7 月 CPI 年增 8.5%,從 6 月的 40 年高點 9.1% 下滑,且低於市場預期,核心 CPI 年增 5.9%,與 6 月持平。這使一些投資人降低對 Fed 9 月再度升 3 碼 (75 個基點) 的預期,美債殖利率驟降,但在卡什卡里和另一名官員表示仍支持升息之後,美債殖利率降幅收斂。
2. 美國通膨飆上8.5% 福斯新聞:家庭每月多花2.1萬 : 美國正面臨數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據美國《福斯新聞》報導,最新數據顯示,美國一般家庭平均每月增加 717 塊美元(約台幣 2.1 萬元)的支出。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率雖呈現降溫趨勢達 8.5% ,但離聯準會目標的 2% 還有很大的距離。 共和黨聯合經濟委員會( 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Republicans,JEC ),在 4 月開始追蹤各州通膨情況,日前公布最新數據,美國普通家庭每月增加 717 塊美元的支出。主要的原因就是通貨膨脹,導致汽車、房租、食品和醫療等成本全面上漲。 美國勞工部週三報告,7 月的 CPI 雖然有所放緩,但通膨率仍高達 8.5% ,是數十年來的高點。 JEC 指出,對比相同商品的物價, 2021 年 1 月至 7 月,通貨膨脹率僅為 1.4%。雖然 2022 年 6 至 7 月的物價沒有變化,但 2021 年 1 月與現在比較,物價已經上漲 13.3 %。 報導也提到, 7 月的 CPI 放緩,主因是能源價格大幅降低,美國人最直接感受物價波動的食品價格, 7 月上漲 1.1%,連續七次漲幅超過 0.9%。麵粉、雞蛋和馬鈴薯都漲4%以上,麵包、咖啡漲逾2%。
3. 美國8月Fed製造業指數暴跌至-31.3 降幅 : 美國周一(15 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 月紐約聯準銀行製造業指數暴跌至 – 31.3,遠低於市場預期的 5,與 7 月前值相比降幅超過 42 點,為該指數有史以來第二大降幅,僅次於 2020 年 4 月,意味著美國經濟心臟紐約製造活動大幅減弱。按數據細項來看,各項指標皆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最嚴重的是新訂單與出貨量指數,表明需求突然驟降。數據顯示,新訂單指數從 7 月的 6.2 跌至 – 29.6、出貨指數從 7 月的 25.3 暴跌至 – 24.1,雙雙創下 2020 年 5 月以來新低。此外,未成交訂單指數跌至 – 12.7,為第三個月連續萎縮。
4. 警訊?蘋果罕見裁員 1周解僱百名約聘員工 : 蘋果傳出罕見裁員,在過去一個禮拜之內,蘋果解僱了大約100名的約聘員工,以放慢招聘速度以及控制支出。蘋果過去很少裁員,因此現在傳出解聘消息,似乎顯示蘋果面對經濟環境的挑戰,不得不更加謹慎。而不只蘋果面臨成長放緩,Meta、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也都紛紛放緩招募,甚至裁員。運動程式、看新聞、追劇、或是玩遊戲,全部一次享受的訂閱服務,成為蘋果近年重要的營收動能,但是科技巨頭蘋果傳出,在過去1個星期內解雇了大約100名的約聘人員,這些遭到開除的員工,大多是蘋果人資部門的成員,因此這次裁員凸顯了蘋果成長正在放緩。蘋果執行長庫克:「如果我們從業務中來看,而且如果你看上一季,我們確實相信,整個經濟逆風影響了我們的業務和表現和我們的營運成果。當我們想到上一季遇到了多少挑戰,我們對於財報、對於上季的成長感到非常滿意。」
5. 英國7月通膨升至10.1% 超過預期 寫40年新高: 英國上個月通膨幅度超過預期,達到 40 年來最高水準,加大了政府及央行採取行動的壓力。 英國國家統計局周三 (17 日) 表示,7 月 CPI 年增 10.1%,為 1982 年 2 月以來最高,超過經濟學家預期的 9.8%,上個月年增幅度為 9.4%。 由於薪資漲幅低於整體通膨率,也加大了家庭生活成本危機。 本月早些時候,英國央行將其關鍵利率上調 50 個基點,至 1.75%,這是自 1995 年以來,首度單次升息 50 基點。央行預測,通膨可能在 10 月達到 13.3% 的峰值,屆時受監管的家庭能源價格將上漲。 若英國通膨真的來到 13%,將是自 1980 年 9 月以來最糟。當時英國首相柴契爾 (Margaret Thatcher) 實施毀譽參半的激烈改革,才壓低通膨。 經濟學家對英國經濟也更加悲觀,認為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過半。英國央行預計,有可能自今年第 4 季開始衰退,持續到 2024 年初。
6. 大摩降評群聯 全面看空記憶體 :記憶體價格下行趨勢愈演愈烈,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記憶體全產品線下半年跌價幅度比市場想像更嚴重,降評群聯(8299)至「中立」,加上原本就不看好力積電(6770)等四檔記憶體股,至此全面保守看待台系所有記憶體指標股,引發市場警戒。大摩原本在記憶體相關族群中,就對力積電、南亞科、旺宏、華邦電後市相當不樂觀,投資評等皆為「劣於大盤」,先前僅看好群聯一檔,但現在基於產業狀況更差,終結對群聯樂觀看法,宣告大摩對台系記憶體股全面進入警戒時期。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提出,庫存持續堆積,伴隨NAND的價格環境惡化,形成基本面的壓力,進一步考量群聯股價近期有所反彈,建議旗下客戶現在不失為逢反彈抽身的好時機,因為就算NAND在大陸市場有成長題材,產業循環依舊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復甦。
7. 重慶宣布限電11天 大批半導體企業剉咧等: 繼四川之後,重慶也頂不住缺電壓力,宣告限電11天!重慶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國網重慶電力公司16日晚間聯合公布「關於擴大工業企業讓電於民實施範圍的緊急通知」,要求企業必須讓電於民,將於8月17日00點至24日24點實施限電。此前8月12日,重慶市北碚區曾發佈通知,8月14日至22日限電。這意味著重慶部分地區的限電時間為14日至24日,長達11天。由於重慶是筆電生產重鎮,並有多家大型半導體企業在當地設廠,重慶限電勢必嚴重衝擊當地生產,對於台廠下半年訂單影響有待觀察。根據「通知」,受持續高溫天氣影響,全市用電負荷持續攀升,在發電機組應發盡發、外送通道全部滿頭的情況下,高峰時段存在較大缺口。為確保電力安全有序供應,保障群眾基本需求,啟動有序用電一級方案,納入有序用電方案的所有電力使用者必須全部參與執行(保安負荷除外),讓電於民。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重慶聚集著大批積體電路半導體企業,包括SK海力士、平偉實業、嘉淩新等封測企業,恩智浦、紫光展銳、中星微電子、偉特森、中科芯億達、雅特力科技、重慶西南積體電路設計、芯思邁、弗瑞科技、物奇科技等晶片設計企業,華潤為電子、中科渝芯、AOS萬國半導體、紫光DRAM存儲晶片、信芯量子等半導體製造企業。
8. 熱浪燒中國 生產重鎮限電 安徽獨立電爐煉鋼廠全停工: 熱浪來襲,中國的主要製造中心已對多個行業實施限電限產措施,浙江、江蘇、安徽等地發布限電通知,其中安徽獨立電爐煉鋼廠已經全數「被停工」,浙江則傳出外貿企業因限電被迫減產3成。 綜合中媒報導,中國近年限電時間越來越早,2020年大約在12月開始限電,去年從9月就啟動限電,慘烈的限電危機對外貿企業與跨境賣家造成巨大衝擊。今年則因入夏以來,高溫不斷,浙江、山東、河北、河南等多個省份發布高溫預警,正巧又是外貿企業拚下半年旺季訂單緊要時刻,民生用電與工業用電同步迎來高峰。 目前,中國多個地區已開始祭出不同程度的限電措施,廣東、四川等工業大省以及重慶市都開始限電,浙江也不例外,當地部分工廠已接到限電措施,預計執行到 8 月底。
9. 大摩:亞洲通膨到頂 央行不必大升息: 摩根士丹利首席亞洲經濟學家Chetan Ahya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與美國和歐洲等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亞洲的通膨率已經到頂。 Ahya表示,亞洲的通膨絕對已經到頂,數據已表明這一點。更重要的是,我們認為之後你應該注意的是通膨下行的風險。 他表示,亞洲的平均通膨率在達到5.5%時已經到頂,現在已經從該高峰下滑約0.5個百分點。相較之下,美國通膨率在9%到頂,而歐洲通膨率的頂峰約在8.5%和9%。亞洲幾乎沒有需求過熱的跡象,尤其是因為大多數亞洲國家的經濟增長仍然低於疫前水準。 Ahya表示;「我會這樣描述亞洲復甦的狀況,即大多數經濟體處於周期的中間。這是我們認為通膨將得到控制、央行不必將政策利率推升到具高度限制性的水準」。 上周泰國央行總裁Sethaput Suthiwartnarueput表示,該央行「不需要英雄式的大幅升息」,因為泰國經濟要到年底才會恢復到疫前水準。
10. PC產業庫存警報力拚今年底解除 明年下旬需求回復常態 : PC庫存風暴持續,今年第2季存貨金額普遍居高不下,品牌廠華碩(2357)及代工廠廣達(2382)、仁寶(2324)、緯創(3231)庫存相較上季度不減反增,目前PC廠大多認為,庫存警報要至2022年底才會解除,整體PC產業需求回歸常態及重回成長要延至2023年下半年。根據各大PC品牌廠及相關代工廠第2季存貨金額顯示,除宏碁(2353)、英業達(2356)庫存有較前一季度略微減少外,包含仁寶、華碩、緯創、廣達庫存金額相較上季度不減反增,分別季增9%、7%、2.8%、1.8%,整體而言,PC相關供應鏈存貨仍處於歷史高檔水位。PC產業今年除面臨疫情紅利消退、市場需求反轉外,接踵而至的「黑天鵝」俄烏戰爭、中國大陸封控、全球高通膨等負面事件衝擊,一再打擊市場需求,也造成此波高庫存困境。
延伸閱讀:全球關注!美國通膨七月降溫,仍創歷史新高點!